close

黑人x同性戀之雙重歧視+毒品+霸凌+n...
  以下有雷



  電影看多了,會有一種感覺,就是某種題材的故事,比較容易受到所謂的「評審青睞」,而同性戀跟種族歧視就包含在這種題材之內,「月光下的藍色男孩」很「聰明」的,直接把種族歧視跟同性戀放在一起,故事中還包含其他值得社會關注的議題,包括校園霸凌、吸食及販賣毒品等等,還有四分五裂的家庭關係,前陣子看到一部網路短片,就是在諷刺那些「為了得獎而拍的電影」,總感覺這部月光下的藍色男孩以及海邊的曼徹斯特都中槍了。

  自己為了想早點在優良劇本比賽中得獎,也開始有了這種「為了得獎而寫」的想法,研究過去得獎劇本,確實也發現某些題材的故事,真的比較容易得獎。其實最近一部日劇,或者說偽紀錄片--「山田孝之的坎城影展」,也是在討論這個議題。

  為了得獎而創作。

  
聽起來是蠻負面的一種想法。
  但是真的錯了嗎?

  回來討論「月光下的藍色男孩」,先不管創作動機是什麼,但確實這些主題元素是蠻吸引「我們這種常常看劇情片、不太愛看商業爽片」的人。
  這部片把這麼多「得獎元素」放進來,客觀來說劇本的處理也是中規中矩,各方面的表現也都在水準之上,演員的表現都非常突出,但不知道為什麼,就是很難讓我取得共鳴。莫非是被那部諷刺短片影響?

  或者,同性戀題材對我來說本來就不是一個加分的點,當然,這黑人同性戀的故事,確實是少見。甚至,這部電影在「黑人」這一塊,故事中並沒有強調種族歧視的部分。

  倒是拍了個「黑人同性戀」電影,反而讓我有點覺得,這是不是在消費黑人被種族歧視?
  因為「是黑人同性戀」的電影才去看的我們,不就才是在歧視黑人嗎?

  電影是描述一個黑人的童年、青年跟成人時期﹝海報也是按照這個結構設計﹞,每一段單獨看都平鋪直敘,不過看完之後互相比對,又能有另外一種樂趣。
  童年跟青年時期校園霸凌的部分描述的很不錯,成長的路途是以暴制暴,最後也算走向歧途﹝但經濟卻挺富裕的,你不能說他失敗,這部分有趣﹞,同性戀的部分只是眾多環節中的一個部分,並沒有著墨特別多。

  沒有很愛但絕對值得一看,自己給四顆星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ewi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