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  柏林影展泰迪熊獎最佳紀錄片。

  這不管怎樣也是一個大獎啊!可惜在台灣似乎沒有因為得了這個獎,而刺激成長太多票房,會看的還是那群就算沒得獎也照樣買單的族群。

  本片是導演黃惠偵,以自己的同性戀母親為採訪的主角,所拍攝的紀錄片。

  日常對話最讓我喜歡的部分,就是那極高的真實性,鏡頭下的所有人都太真實了,特別是那些老阿北老阿嬤講台語的那個「氣口」超讚,反而是導演自己的口白就不是那麼「輪轉」,這真的很有趣,上次能在電影裡聽到這麼道地的台語,恐怕要追朔到李天命大師有演出的作品了,那真的是要講一輩子台語才能有的味道,我們這些受過長期黨國教育,體內有黨國北京話遺毒的,是怎樣都學不起來了,即便母語是閩南話的自己父母,也很難講出那種味道。

  而真實性的部分,也是做到幾乎讓人有些瞠目結舌的地步,每個人的動作都自然的不得了,似乎完全沒有意識到,自己將要登上大螢幕一般,後來才知道,聽說是因為導演的家人們,沒有一個人認為她能把片子拍出來,所以才能這樣毫無顧慮的給她拍。也算是因禍得福?

  導演那個還在吃奶的小女兒,她的童言童語跟完全天真天然的行為表現,真的把全戲院的觀眾搞得笑呵呵,太可愛了誰受得了啊!

  日常對話一開始的狀況是,導演與她的母親,是長期處於一個雖然同住屋簷下,卻幾乎沒有交集的狀態,本人非常能體會這種狀況,對自己父母過去成長環境背景,雖然不是一無所知,雙方也都不太會主動去提起,而最近生活的狀況也是如此,交集非常之少,這完全要歸咎於該死的儒家觀念教育,從小大家就被灌輸要對父母講他們想聽的話,不能惹父母生氣,OK啊,不能惹父母生氣,我自己又不想在那邊整天講假話的話,就變成互相不說話了。

  究竟是整天吵架比較悲哀,還是沉默寡言比較悲哀,我想應該是後者。

  對於導演母親身為同性戀所產生的問題,反而是沒什麼問題,親朋好友似乎都知道,而且知道也沒有什麼反應,這是展現台灣人高度包容性的一環。
  其實要每個人都說「我支持同性戀」是不太可能的,畢竟這句話本身的含意就有點模糊,究竟是「我支持同性戀者發展同性戀」還是「我支持大家都去當同性戀」呢?支持又是支持什麼呢?只要是同性戀就什麼都支持嗎?也不對吧!
  但是你要叫他們反對,是絕對不會有人反對的,要反對什麼呢?人家愛怎樣就怎樣啊!

  反觀那群為了反對同性戀甚至還會跑上街頭抗議的「自稱神的子民」,簡直莫名其妙,有時是完全可以理解馬丁史柯西斯的「沉默」裡,為什麼當年日本政府要驅離基督教了。
  
  很多人以為宗教會幫他找到真理,其實是害他雙眼被蒙蔽。
  
  雖然電影主題貌似是放在同性戀媽媽身上,但電影故事的重心,其實是記錄了導演跟她媽媽親子間消除隔閡的過程,我想包括我在內,台灣有太多人都因為垃圾儒家思想的關係,導致跟自己的父母之間有一條巨大的鴻溝,伴君如伴虎,面對自己的父親簡直像在面對獨裁國家的獨裁者,或是部隊裡的高官,當兵碰到高官請問單兵該如何處置?當然是能閃則閃!少說少錯!

  日常對話恐怕是近年最真實的台灣影像紀錄了,而且觀影過程輕鬆愉悅,情緒高低起伏也夠大,高度真實的影像給人極高的共鳴感,絕對沒有其他許多走寫實風的電影裡,會給人的沉悶感。

  五顆星,讚讚讚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ewi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