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京都觀光局宣傳影片(誤
微劇透



  改編自日本文豪川端康成的小說,描述京都一個家庭的故事,父母經營老字號有口碑的和服店,兩個女兒一個在法國學畫畫,一個在日本正準備求職,兩個女兒都碰到人生路上的難關與抉擇,其實父母開的和服店也碰到瓶頸,最後都是回歸初衷,走向自己應該要走的道路...

  本來很期待在電影裡看到大量的京都美景的,倒也不是沒拍,只是如此適合發揮攝影美感的故事題材跟背景,我覺得被浪費掉了,並沒有好好發揮。片中主要兩個場景,京都跟巴黎,明明都是可以拍得非常美輪美奐的地方,但這部電影沒有做到。我認為有個問題是,不知道是攝影師在鏡頭前擺了個白色的濾鏡,還是後製故意套上白色濾淨,又或者是光點台北的放映器材有問題(應該不可能),整部片看起來都霧濛濛的,是他們覺得這樣弄比較美嗎?我完全感受不到。不是說攝影不好,其實就是太中規中矩,沒能把京都跟巴黎的美感拍出來,特別在光線上沒有多下一點工夫。不過這種風格,也顯現出日本人普遍的做事風格...太過中規中矩。

Dewi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幫google再增加一些正面形象
  劇透慎入



  真人真事改編,描述一個印度小男孩,小時候走丟,還不慎搭上長途火車搭了好機天,最後在遙遠的地方變成孤兒後,又被澳洲中產階級家庭收養,在澳洲度過了二十幾年的青春歲月,最後利用強大的google earth找回自己家鄉的位置,失蹤二十幾年終於跟家人重逢的故事。

  確實是很適合拍成電影的故事,電影拍出來的樣子也是中規中矩,入圍了不少奧斯卡獎項,包括最佳影片、最佳男配角、最佳女配角、最佳改編劇本、最佳攝影、最佳配樂,毫無意外的全數槓龜就是了,確實就是中規中矩,表現可圈可點,但離所謂的最佳還有一點距離。說真的一項都沒入圍的話,也不是什麼令人意外的事,私心認為馬丁史柯西斯的沈默,才真的被奧斯卡嚴重忽略了。

Dewi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因為終極追殺令的關係,娜塔莉波曼是從很久以前我電影看不太多的時候,就蠻喜歡的一位女演員,因為她的關係,又因為有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,才買票進戲院。

  娜塔莉波曼飾演美國前總統甘迺迪的夫人,故事描述甘迺迪遭槍殺之後,第一夫人處理後事的經過跟心路歷程...

  嗯...然後呢?沒有然後,故事就這樣。

  要說這第一夫人處理後事的方式跟態度,並沒有任何特別之處,說真的我完全搞不懂,這故事到底有什麼好拍的?要說激起美國人的愛國意識?這故事也不太適合。
  
  這部電影,完全就是讓飾演第一夫人的演員,可以徹底展現演技的地方。娜塔莉波曼的表演也確實精彩,雖然她獨特的口音還在,但整部戲細微的情感演出、表情的變化,所有的一舉一動,都精準詮釋了她所飾演的第一夫人。

Dewi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Isabelle Huppert是全世界最厲害的女演員
  以下嚴重劇透





  為了看Isabelle Huppert才進戲院的,她也因為這部電影,第一次入圍了最受矚目的奧斯卡獎,沒得獎只是再次代表了,奧斯卡有礙於是全世界最受矚目的電影獎項,除了技術獎項外,大獎常常未必會頒給真正最好的那個,而是「最適合」的那個。所以大家真的不用太在意是誰得了奧斯卡獎...能入圍的都很優秀,但誰是最好的,大家意見不一(好像在講廢話)。

Dewi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黑人x同性戀之雙重歧視+毒品+霸凌+n...
  以下有雷



  電影看多了,會有一種感覺,就是某種題材的故事,比較容易受到所謂的「評審青睞」,而同性戀跟種族歧視就包含在這種題材之內,「月光下的藍色男孩」很「聰明」的,直接把種族歧視跟同性戀放在一起,故事中還包含其他值得社會關注的議題,包括校園霸凌、吸食及販賣毒品等等,還有四分五裂的家庭關係,前陣子看到一部網路短片,就是在諷刺那些「為了得獎而拍的電影」,總感覺這部月光下的藍色男孩以及海邊的曼徹斯特都中槍了。

  自己為了想早點在優良劇本比賽中得獎,也開始有了這種「為了得獎而寫」的想法,研究過去得獎劇本,確實也發現某些題材的故事,真的比較容易得獎。其實最近一部日劇,或者說偽紀錄片--「山田孝之的坎城影展」,也是在討論這個議題。

Dewi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因為太喜歡駭客任務,太喜歡駭客任務裡基努李維戲裡跟戲外的表現,他真的是極少數那種「只要是他演的電影就願意去看」的「男性演員」。

  捍衛任務第一集看完的感想是,劇情簡單的爽片,主角是只因為自己的狗被殺掉,就把人家整個組織的人全部殺掉的超級殺手,說是爽片,但是對動作場面的印象卻不深,但對主角的鼻屎殺機記憶非常深刻。

  第二集大概是剛好相反,殺人的理由倒不太鮮明,不過殺人的過程讓我印象深刻,片中使用了大量「正確」的打鬥方式,包括各種關節技、擒拿、反制技巧跟摔角技巧,雖然主角力氣大的不合理,但至少打的方法都算「真有其事」,而不是為了畫面好看才那樣打的,也因為這樣,捍衛任務2的打鬥場面其風格較為特殊,敵我雙方都沒有太多花俏的動作,全靠男主角基努李維展現終極的「快狠準」殺人手段,一個人殺掉一堆人。

  爽歸爽,但劇情實在有夠淺薄,個人無法給太高評價。
  但這片就是典型的可以賣得很好的商業動作爽片,意外的是到目前為止國外各大電影網站,都給捍衛任務2極高的評價。個人認為是很好但也沒好到那個程度吧?(俗稱過譽)

  三顆半到四顆星

Dewi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自己有去沈默跑過一個禮拜的龍套,對這部電影從開拍到現在上映的關注度都很高,原著小說的部分,也在開拍前就全部讀完,回想起來自己還真是有夠認真的臨時演員。

  我非常喜歡沈默原著小說的故事,關於過去日本迫害外來天主教、基督教的事件,探討人跟神之間的關係,人跟宗教信仰的關係,甚至可以說挑戰神是否存在的問題,這些都是我非常有興趣的題材,特別是故事中描寫著,當那些所謂「神的子民」「上帝的孩子」不斷受到迫害、虐待致死時,為何神還是沉默呢?這段描寫太深得我心了。電影的部分改寫的不多,故事核心沒變,比較大的差異,或許是窪塚洋介飾演的「吉次郎」這個角色在電影裡的戲份不夠多,其實看過小說的人,甚至會認為吉次郎才是故事的核心,即便不是主角,也應該要多著墨在他的心境變化上才對,吉次郎這個角色反應出的人性,遠遠高過主角傳教士太多。

  此外最終結局的部分,馬丁的構想跟原著有些微差異,但要傳達出的訊息,本質是一樣。
  信仰可以只存在於自己心中,而不是只存在於表面行為上。
  顯然的,現在有許多有信仰的人,都太重視於表面的行為,但對於人神之間關係的思考,可能比無神論者更為淺薄。

  本人沒有什麼宗教信仰,自己是很喜歡「沈默」,當初跟朋友討論時,以為那些基督教天主教徒會不喜歡這個故事,但似乎沒有這一回事。畢竟原作者遠藤周作就是虔誠的教徒。

Dewi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微雷慎入,五顆星好片
  以下有雷。

  異星入境Arrival,要想出一個適合電影氛圍的中文片名並不容易,但異星入境聽起來實在太B級片了,不過也可能是期待不會太高的關係,觀影時給我的震撼實在太大。

  有兩條故事線同時進行,交錯剪接,但兩個故事的主角都是同一人,由Amy Adams主演的頂尖語言學者,電影主要的故事是在描述,有一天好幾艘如海報所示的超大型宇宙船停留在世界各處,女主角跟男主角負責跟停留在美國的那艘宇宙船裡的宇宙人溝通,而整部電影的主軸,就是在探討這塊其實非常重要,但是過去大多數的太空科幻電影都喜歡敷衍了事的問題---「如何跟語言完全不通的外星人溝通」。

  整部戲最讓我驚喜的,莫過於電影裡對於外星語言的想像了,還有不知道是真是假總之專業到不行的太空語言分析。一個像是水墨畫的圓圈就是宇宙人的語言,愛用圓形,也是我對高科技的正確想像。

Dewi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中間看到睡著,但其實這部電影很不錯,劇情的部分調性跟童話故事是差不多水準的,簡單又溫馨,只是以一般觀眾來說就是稍嫌單調無趣缺乏衝突,而且這個故事一直給我一種低年齡向的感覺,感覺是小學假掰女會喜歡的類型。

  畢竟是在搞園藝的,片中少不了各種美麗的庭園景觀,電影最可惜的部分,是攝影的部分沒有弄好,這部片給李屏賓拍的話會美到不像話,可惜這部片並沒有做到,應該要呈現鮮豔色彩的鏡頭,看起來卻都有點霧霧的。

  確實有很強烈的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的感覺,也許女國高中生會比較喜歡這部的調性吧,不過女主角沒有艾蜜莉那麼充滿靈性,攝影的水平更是天差地遠。

  三顆半吧

Dewi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片長僅60幾分鐘的動畫片,所謂的定格動畫,現在覺得這種能得獎的動畫片,劇本全部強到不行,值得多多學習。

  是關於孤兒院的故事,每個小孩都有自己悲慘的背景,但大家都和樂融融的打成一片,小孩子真誠的情感展露無疑,比較可悲的還是我自己的腦袋,看到男主角跟他的女朋友被警察收養,只會想到糟糕透頂的後續發展…

  「畫風」很有個性,不過不是我愛的類型,是無法愛上這部作品的主要原因,劇本是很好的,翻拍成真人版也絕對非常精采。

  看電影時,隔壁坐了一對母子,媽媽很年輕,兒子看起來才小四左右,一直問問題,好像看不懂字幕似的,奇怪都這種年紀了,應該可以看懂字幕了才對啊?一直問媽媽"他說什麼?",然後媽媽就用很低的音量告訴他剛剛的劇情發展,有一段是劇中小朋友在討論男女做愛的事,小孩也發問,媽媽似乎是直接告訴小孩劇中那有點赤裸的對白,還算開明。

  三顆半到四顆星吧

Dewi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